分别,尽管不忍分别
曾经,他也是如此强烈的要和我的生命缠绕在一起,他希望我参与他的事业,而那时的我,尽管爱他入骨,可早已看到我和他的不合适,辜负了他的深情。
他认为我不珍惜他,失望伤心的离开了我。从此他对我的感情爱恨交织。
他曾经对我说:你喂猴子的时候,喜欢挑那只你最爱的小猴子喂,他都吃不下了,你还喂,我好痛苦啊!
时至今日,他说这句话时若有所思的神情还时常浮现在我眼前,听他这么说我心很是心疼,爱之深,痛之切,如果不是因为深爱一个人,就不会有这么深的痛苦,可惜的是这世上有很多情深缘浅。他要的是天长地久,而我最多只能与他缱绻一时......
对于这样没有结局的感情,长通不如短痛,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断舍离。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我们分开吧。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但我每次想起他的时候,心情还是会很感慨,现实就是这样骨感,相爱的人不一定能够相守。相守的人不一定是最爱的。
曾经刻骨铭心的爱过的人,离别后还是会时常牵扯我的思绪,心情失落时,我总是会去寺庙礼佛。
大悲阁礼佛
走进大悲阁,望向千手千眼观音时,观音菩萨的慈容是那样安详而宁静,我心里一切的伤口好像愈合了,心里是那样踏实,也许是这种超越时空与地域的心心相印,让当时的我看到菩萨低眉顺目,柔和安详的表情的时候。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吧。
而当我看到他手里握着的毛笔,算盘,斧头的时候,我泪流满面......
据说当年的观世音菩萨,为了度化众生,以各种各样的身形出现在娑婆世界,眼前浮现出一个戴着头巾的女子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观察人间疾苦的身影。
那一刻,我被菩萨的悲愿宏深感动得热泪盈眶。那是一种好像遇见了亲人般的感觉,暖意从心底里升起,而那种踏实笃定的感觉,好像佛菩萨的金色的光芒照耀我的内心使其升起了一股力量。我知道,无论什么时候,佛菩萨都是爱我的。
那一刻,我是如此深切的感受到了:佛菩萨的慈悲是没有分别取舍的,是最纯净的爱,最有品质的爱。最永恒的爱。
拜见师父时听到的开示
从大悲阁出来,我去客堂拜见师父。师父静静的坐在客堂里,目光柔和而安详。
我问师父:如何才是真正的爱一个人?
师父说:为一个人无私的奉献,没有怨言,没有索求。
我问师父:缘分为什么如此残忍,我爱一个人,却不能和他在一起。
师父说:一切随缘,你和他有缘无分,如果你不再执幻为实,你就不会因这假象而烦恼了,一切都是幻觉,世间的爱情,是颠倒想,是有分别取舍的贪执。
我问师父:来山上的路上,看见有一只鹅的脚被汽车压伤了,另一只鹅静静的守护在鹅的身边,这种关爱是出于鹅的自性吗?
师父说:这是爱,这是鹅的本能,不光鹅是这样,鸭子,燕子都是这样。
我问师父:爱和慈悲心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父说:爱有取舍,慈悲心一视同仁。
我问师父:人间的爱情美好吗?
师父说:美好的另一面是不美好,花无千日好,对于美好你可以欣赏不要贪恋,你想通过修行解脱轮回就不要它,如果你贪念红尘就无法超越轮回。就像蚕吐丝一样,作茧自缚,因这染污执取的爱欲而沉沦在轮回中。
同情,同是天涯沦落人
曾经在一次等公交车的时候,看到一个女孩喝醉了躺在地上,脸上的表情非常痛苦,一遍遍的拨着一个电话,这一幕令当时的我唏嘘不已,她这样躺在大街上很危险,于是我说:美女,你是不是喝醉啦,这么晚了你一个女孩子家在外面太不安全了。
她说:我把我男友的电话告诉你,你帮我拨一下,让他来接我。
我拨了三遍,对方也没接......
美女,别躺这里,我刚才电话打了三遍他都不接呢。
我不!我就让他来接我!就他最好!我心下感慨恻然,听到那句:就他最好!心下更是一颤。
我安慰她:你何苦如此折磨自己,天涯何处无芳草,你的真命天子还没到呢,你得保障自己的安全,不能像现在这样对自己不负责任啊!
她是有多爱他,才这样不愿意面对他和她已经站在缘分的尽头的事实啊。
我将她扶到警察局,确保她的安全,路上告诫她:一切随缘,在相爱时好好珍惜缘分,不爱时潇洒的挥手告别。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是成全了对方,也是放过了自己,牵手时紧握他的手,阔别时不回头。
像这样的故事,古往今来上演了不知道多少幕,让我想起了《天涯明月刀》里的歌词:情像一把刀,伤人知多少。
爱恨无常,顷刻之间
世人只道爱情的美好,但爱情的过患也是真实存在,陷入爱情中的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互相关怀时的甜蜜,往往也会感受到思念的痛苦,分别的痛苦,所爱变心的打击......
爱情像烈火一样焚烧着众生的心。因此爱情在佛教中曾被形容为饥渴爱。
爱情是一个众生对另一个众生的执着与贪染,美其名曰“眷恋”,以染着于认知对象及所感受为特性。
我们之所以会喜欢一个人,往往是因为和他(她)在一起使我感到快乐幸福,因而生起爱恋之情。因此,在爱情中,我们说是在爱别人,往往是在爱自己。
男人希望女人温柔可爱,往往是想从女人那里得到服帖与顺从;女人希望男人成熟可靠,其实是想从男人那里找到依靠。爱对方,无不是想得到对方的回爱,以驱除自己的孤独寂寞感。
从所爱的对象得到的欢喜越多,所生起的爱就越深刻强烈。正如美食越是可口,越使人垂涎欲滴。双方从彼此所得到的快乐幸福愈大,所产生的爱情愈是炽热浓烈。
佛陀曾开示: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爱是甜蜜也是痛苦,爱是欢愉也是烦恼,爱是轮回的动力,《圆觉经》云:“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从女娲伏羲的那个时代开始,万劫以来爱缠的力量一直如此强大,它将众生牢牢的系缚在轮回的巨轮上。六道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世间是无常的,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因此世间的爱情也是无常的,变化的,生灭的,不离于无常也就不离于坏灭。不离于坏灭也就不离于苦。爱情归根到底是有乐亦有苦的,不像修行的常乐我净之乐那么究竟圆满。
所谓的美好的爱情,被无常的势力轻轻一扯就破碎了,因为爱情是分别念的产物。而你的看法,分别念与你自己一样,与这世间万物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
对方在变,你自己也在变。当你的爱人跟不上你成长的进度时。你还能爱她如初吗。当你让爱人越来越失望之后,她还会对你眷恋吗?
世间的相是无常的,我们的分别心分别的是这些虚妄的相,一有分别就有取舍,那么依据无常的相起的分别也是无常的,取舍也是无常的。是以,世间多少痴男怨女。多少爱转眼间成了恨。
转情念为道念,爱情的升华与超越
如果说凡人的爱里夹杂着欲望,那么慈悲则是更有品质的爱。纯度更高的爱。更清净的爱,修清净梵行的人,不再眷恋这种染污的,无常的,自私的爱,他们挥慧剑,斩断三千烦恼丝,将这染污的,无常的爱,转化为清净的,纯粹的,永恒的慈悲。
他们不屑于小爱的偏狭,他们爱的是六道群灵,所有众生,他们爱的能量扩展到了整个宇宙。广阔无边。作为一个修道者应该做的,是将原本光明清净的心上的杂质,染污与遮盖不断的剔除,使其恢复本有的光芒,明自本心,见自本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少年时读苏轼的这首词,未曾懂得字句里的意思,如今,总算读出了一番感慨,浮生如梦幻泡影,了不可得。爱过,哭过,笑过,最后都放下了,蓦然回首,这就是我的人生。
附注:若涉侵权,留言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