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双叒叕(yòu shuāng ruò zhuó)赢了!
我们总是被好消息环绕。例如,都清楚男足差得如“马尾穿豆腐”---别提了。但媒体经常报道某某星又在国外赛场上大放异彩。以此吸引注意力,无非是想让人感觉男足也还不错嘛。如果再认真想想,其实男足依然提不起来。
世间事,本有多个认识角度。各种营销、诈骗也多是利用类似套路,有意识地引导受众只关注某个方面,进而逐步引入局。
被经常告诉又赢了,听多了,也着实令人反感。如果获得感不明显,再加上逆反心理,所以就经常有人问:不吹牛会死啊?
其实,也不完全是吹牛。
一方面,中国人历来善于转危为机,永不言败,打死也不说。当初,楚怀王冤死于秦国时,楚国的南公就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来,楚人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就是打着楚将项燕的名义,号称大楚。更别说霸王项羽了。
中国历史上多有在绝境中反击的例子。
只有所有人都绝望了,才是真的失败了。
另一方面,这也是想讨口彩的民族习惯,制造一切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氛围,实际上多半也是想赢怕输,或者怕被追究责任吧。
既然世间事,有多个认识角度。为什么就不能说说劣势呢?是怕大家不敢面对困境?问题是,现在大家经历多了,见识也多了吧?不至于那么脆弱。更何况,如果大家都直面问题,也许能群策群力呢。
更何况,哀兵必胜!
好好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