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残影发生原理
TFT-LCD又叫薄膜晶体管LCD,包括VA、IPS、FFS、TN等亚型,残影是其最常见的不良现象之一,其中又以IPS和FFS的残影问题最突出。IPS由于内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横向分布,电场在面内是不均匀分布的,容易产生直流偏置,且CF膜没有像TN一样的氧化铟锡屏蔽层,有机层离子型杂质易进入液晶层的ITO薄膜,引起残留电荷干扰电场,因此相对比较容易出现残影。
图1 TN和IPS的结构示意图
TFT-LCD发生残影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杂质离子和驱动电压是最主要的两个影响因素。杂质离子的影响主要发生在LCD的生产流程中,我们无法控制,因此我们不必讨论杂质离子对残影的影响,只对诸如驱动电压等我们可控的因素进行分析。
图2 TFT-LCD驱动等效电路
与残影相关的驱动电压包括AVDD、VGH、VGL以及VCOM。AVDD是一个中间电压,用于生成VGH、VGL、VCOM以及Gamma电压。如图2所示,Gate Driver端为扫描线,接入VGH和VGL,当接入VGH,TFT开关管打开,源端电压开始给像素电容(液晶电容Clc和存储电容Cs并联组成)充放电;当接入VGL,TFT开关管关闭;Source Driver端为数据线,接入Gamma电压, Gamma电压是一个正负交变的电压(正负交变是为了防止液晶极化)。像素电容一端接的是TFT开关管漏极,另一端接的就是公共电极,接入VCOM电压。Gamma电压与VCOM的电压差,决定了液晶的偏转程度,从而控制液晶的透光率。不同的Gamma电压对应了不同的液晶透光率,也就是对应了不同的灰阶。所有的残影问题围绕的都是液晶两端的电压展开的。
二.残影调试记录
IPS残影现象是很难根除的,只能是改善,为了方便评价残影的改善效果,以ACCI产品某一界面的残影显示效果、多长时间出现残影以及残影多长时间消失来评判。由于残影实验所需时间很长,单次实验时长以小时计算,评判标准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暂时没有量化的好方法,因此有些实验现象描述会有出入,评判难免不够客观,但大体方向上还是值得可信的。
经过多次调试,最终确定了一个显示效果相对较好的对应驱动电压,如表1所示,后续测试也是在此基础上,改变其中一个电压进行观察。图3为屏厂提供的参数,可以看出与实际值相差较大,因此,有必要搞清楚各驱动电压的具体影响,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调试方法,否则当更换为其他屏厂的IPS屏后,又不知道该如何将驱动电压调试到合理范围。
表1 驱动电压最终确定值AVDD9.09VVCOM2.396VVGH18.48VVGL-6.07V
图3 显示屏规格书中的驱动电压参数
VCOM电压影响
VCOM为公共电极电压,是液晶翻转的基准电压,其驱动也分交流驱动和直流驱动,在此我们假定实验所用IPS显示屏采用的是直流驱动方式,即VCOM电压维持不变,Gamma电压做极性变化。Gamma电压对应每个灰阶电压为V0~V255,每个灰阶对应的电压绝对值在前后两帧下的绝对值是不变的,才能保证画面的灰阶是一定的。
如图4所示,当COM电压偏离理想电压值,造成|VgammaH-VCOM|≠|VCOM-VgammaL|,即灰阶随着极性变化而变化,便会产生Flicker现象(屏幕闪烁)。VCOM偏离理想值越大,闪烁现象就越明显。并且由于正极性电压与负极性电压不相等,在其中一极累积残留电荷,形成残留直流电压,即形成干扰电场,液晶不能完全按照预先设定的方向和角度转动,造成残影现象。且随着在同一灰阶上停留的时间越长,残影会越明显。
图4 公共电极电压固定的驱动方式
当VCOM电压向上偏移, |VgammaH-VCOM|<|VCOM-VgammaL|,在液晶上表面玻璃面板聚集电荷,形成∆V直流残压,造成切换界面后,形成正残影,即原来黑阶调的地方相比其他阶调黑,对应原来白阶调的地方相比其他阶调白。当VCOM电压向下偏移,|VgammaH-VCOM|>|VCOM-VgammaL|,在液晶下表面玻璃面板聚集电荷,形成-∆V直流残压,造成负残影,即原来黑阶调的地方相比其他阶调白,对应原来白阶调的地方相比其他阶调黑。如图5形象地展示了正残影和负残影的区别。
图5 正负残影的说明示意图
表2为实际测试VCOM对应的记录情况,从不同VCOM电压对应的现象来看,VCOM对残影的影响很明显,2.396V与其他电压相比,比较接近理想VCOM电压,当VCOM电压偏离理想值越大,残影想象就越明显。如图6为VCOM电压高于理想值时的残影现象,残影相对当前界面偏白(正残影),图7为VCOM电压低于理想值时的残影现象,残影相对当前界面偏黑(负残影)。VCOM电压正偏和负偏时的不一样的现象,也为我们调试VCOM电压时,提供了方向。
表2 VCOM调试记录分压电压阻值VCOM电压现象27K3.036V10min后出现轻微残影47K2.688V20min后出现轻微残影51K2.630V20min后出现轻微残影68K2.396V1h无残影,1.5h出现极其轻微残影90.9K2.139V上电即出现残影(黑色残影),且屏幕亮度不均
图5 正残影
图6 负残影
VGH电压影响VGH为TFT开关管的开启电压,决定了TFT管打开时的充电电流的大小。当薄膜晶体管栅极的正偏电压增加时,多晶硅表面电子密度也增加,最终形成导电沟道,此时再给漏极加上电压,就产生沟道电流。而建立沟道所需栅极电压即阈值电压Vth。当0
因此VGH对残影的影响,主要是从充电电流的角度去分析。当VGH电压低,即Vgs电压低,会降低薄膜晶体管的充电能力,导致白态电压偏压,形成干扰电场,容易出现残影现象。如表3为实际测试中,随VGH电压变化的现象变化记录。由于单次实验时长过长,给实验观察带来很多不便,且经过一晚上放电和经过几分钟放电后,人眼观察都是残影消失,但对接下来的残影显示还是有影响的。因此,从表3的现象描述中,单看多长时间开始出现残影,会有一定的矛盾。但整体来看,只要VGH设定电压在显示屏屏厂提供的参数范围内(16~20V),残影现象相差不大,且理论上,VGH大点好,能有效保证充电电流。
表3 VGH调试记录分压电压阻值VGH电压现象7.30K20.38V10min后出现轻微残影7.50K19.85V20min后出现轻微残影,2h后残影未加深8.11K18.48V1h未见残影,1.5h后出现极轻微残影8.24K18.21V1h后出现极轻微残影9.53K16.86V30min后出现轻微残影,2h后未见加深10.5K16.85V30min后出现轻微残影,2h后未见加深20K16.85V30min后出现轻微残影,2h后未见加深VGL电压影响VGL为TFT开关管的关闭电压,当Vgs<0时,TFT管处于关断区间,但依然存在漏电流,导致TFT管关闭不彻底,形成直流偏压,产生干扰电场,容易出现残影现象。与VGH对应,TFT关闭电压同样存在一个彻底关闭的阈值电压Voff;当Vgs 表4为VGL的调试记录,整体看出在屏厂要求参数范围内(-7.5~-5V),残影程度相差不大, 在大于屏厂要求电压范围上限时(-5V),残影会更快出现。当VGL小于阈值时,再往小调节,改善意义不大。 表4 VGL调试记录分压电压阻值VGL电压现象368K-4.45V5min后出现轻微残影,2h后残影加深420K-5.08V5min后出现轻微残影,2h后残影加深500K-6.07V25min后出现轻微残影,1h后未见残影加深,2h后残影加深510K-6.15V20min后出现轻微残影,50min后残影加深520K-6.28V10min后出现轻微残影,20min后残影加深530K-6.48V7min后出现轻微残影,13min后残影加深560K-6.77V10min后出现极轻微残影611K-7.42V20min后出现轻微残影